首页 > 正文

央视实习日记

来源:投稿 作者:最爱的子茵

央视实习日记.jpg

 

一月底开始实习,二月进入电视台,虽不是新闻专业出身,但从小接触电视、媒体、主持,电视台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刚记事起,除了清华北大以外,印象最深的就是广院。广院那时还叫北京广播学院,父亲开车路过时常对我说,以后努力争取来这儿读书,去央视工作。

 

零四年广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一二年我进入北京大学。虽然人生轨迹没有按着小时候父母曾引导的那样发展,我没有成为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也没有成为活跃在镜头前的人,但对电视台和新闻传媒这一领域始终抱有极大的兴趣。

 

大学以来,我不断尝试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生会社团、国际交流、记者团、校园媒体、市场营销。我认为自己仍旧处在探索阶段,并不明晰未来的道路,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大胆去试一试不同的生活,或许更能知道自己适合什么。

 

央视现有新台和老台,新台就是大家熟知的大裤衩,我实习的新闻部在老台,离中央电视塔很近,今年春晚录制就在这里。实习两周来,很多新鲜的趣闻,很多从未了解的电视背后的故事成为我在这里逐渐熟悉的日常。

 

新闻人的气质

 

刚入新闻组以后,我接到的第一个活动是跟着组内记者参与商务部的发布会。第一次以实习生身份参加这样的活动,一个人背着包到了东单。

 

商务部的大楼气气派派地立在长安街边,我找到三号楼,身边站着一个一个搬着机器的摄像老师,他们的风格一致,都穿着类似登山运动的专用鞋,外衣也是户外运动款,陪着工装牛仔裤,口袋里揣着一包烟。他们大多数身材魁梧,和架起的设备融为一体,仿佛构成了结实的一堵墙。

 

这时,进来一个身材匀称的女人,穿着长靴、紧身裤,套着薄薄的大衣,仪貌端庄,形象好气质佳,她拎着公文包小碎步挪到前面找位子坐下。我观察了一下,全场几乎百分之七十的女记者都是这身行头。男记者则较多戴着无框眼镜,头发梳整的格外利落,衬衫西装,文质彬彬,手执录音笔和速记本。45度的侧影,是偶尔托腮认真记录的样子,有几个瞬间格外专注迷人。

 

最前面聚光灯下,是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沈丹阳先生不是那种第一眼看上去很帅的男人,一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下来,却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他的声音、语速、动作、表情等诸多细节都令人认可他确实具有新闻发言人的资格,他的礼貌、温和中有着刚性。

这不禁令我觉得有趣。

 

似乎各行各业都有着不同的气质,摄像的有摄像的样子,采访的有采访的方式,发言的有发言的架子。所以其实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许就真的会不知不觉成为那个样子。

 

显而易见的是,新闻人的气质,总体来讲起点是高的。比如在电视台里忙前忙后的工作人员,走路多半昂首挺胸,手上无论拿着稿子还是带子,目光总是犀利的。我觉得这与部门的宗旨也有关系。

 

做新闻,尤其是国家媒体的领军队伍,这个严肃的官方话筒,要求每一个环节做到一丝不苟。新闻的本质要求着我们,在调查真相,掌握话语权的同时,保证事实,传递信息。

 

在潜移默化的规则里,人们遵循着自己职业的轨迹前行,慢慢也就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气质。

 

央视的薪资

 

说到他们走路很有气势这点,我的感觉是这令他们看上去很有自信。

 

像大多数实习生一样,我初来时也带着疑惑。央视工作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薪水是否理想?是否满足当代年轻人的求职需求?问起组里的记者,他们总是一副保密的样子。

 

观察新闻部人员的年龄,这里的职员呈年轻化趋势。剪辑室、动画室基本全是20~30来岁的人,做事投入,办公室内也很有活力。记者则有年纪较轻的被使唤着跑来跑去,也有一些资历较深的老记者很难靠近。

 

从他们的衣食住行,用的电子产品交通工具来看,央视的薪资应该是不差的,甚至超过我们心中的那个数字。

 

都说现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的电视、广播越来越衰颓。但是我感觉,自己每天来到的这个地方,在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源源不断地为未来注入新的活力。

 

内部的组会、讨论、选题、编辑,各个环节都可以看出他们负责任的态度和力求不断创新的目标。

 

大家都很谨慎而专注地齐头并进着。因此生活节奏虽很紧凑但也有着欢悦的节奏感,白天上班时间相对晚,大概九、十点进入状态,晚上看节目进度结束工作,总体来说没有想象中那么那么辛苦。但如果有新闻扎推的时候,偶尔刷夜也是正常状态。

 

一段节目的诞生

 

进了电视台才发现很多平时躺在沙发上随随便便看的镜头、节目背后有着一套相当复杂的流程。比如剪辑《新闻联播》,这是新闻部每天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从新闻素材的画面采集,报道大纲,出镜记者镜头,电话录音这些原始素材开始,到整体节目构架,顺序,剪辑的导语、正文、同期、动画、字幕、模板,都要一个一个细细制作。通常我们剪辑一段仅仅分钟的内容,要花上几个小时。

 

所有配音需要经过部门主任签字同意,值班的配音员才可以录制;一段采访里要找到文稿中相对应的同期;动画要到专门的动画室制作;所有内容可以通过央视庞大的计算机储备空间,上载下载或录制进带。

 

《新闻联播》会有小总结,由各个下分部门负责人发送进微信群。每天晚上六点多二层审看室里都热热闹闹的,如果节目出现错误,会提出批评,哪怕只是措辞造句的不通顺,每一个细节都把关很严。

 

这是我看到的央视新闻的态度,在被称为国家媒体机器的运转中,它以一种高傲地姿态傲视着众生,并且任凭再多诱惑也不愿低一点点头,保持着强大的气场和优越的品格。

 

说实话,看到这些背后的细节,我感到些许感动。

 

在争噱头和抓眼球的信息爆炸时代,我不知道这样的坚守还能能持续多久。像柴静《看见》里所述陈氓那样的电视人一样,把每一个环节做到“有坚持”“有新意”“有心意”的制片人还有多少。

 

毕竟做这行,都说“光有理想不够,还要有情怀。”

 

有情怀的节目能真正打动观众,那么“有情怀的央视”便是一代又一代新闻人的“理想”了罢。

 

社会的发展速度与人们快速提升的审美在要求着央视主流媒体紧跟群众脚步,以“大跨步式”的速度前进迎合大众。这条路上的央视似乎还在彷徨与迷茫间游离,在进与退之间寻求平衡。

 

作为小小的参与者,我因看到了这个平台存在的理想与希望而感到由衷的欣喜。况且央视坚守的“大局”气质不应是她的累赘,我忽然希望她一直这样骄傲下去。

 

春晚彩排

 

老电视台里分方形的工作大楼和大演播厅的圆形楼,大院门口以及节目录制地点门口都有正规中国人民解放军小哥站岗,进出大门刷卡、开条很规范,整个监管非常严格。

 

近日赶上春晚彩排,一层演播大厅外红红火火,在外面走廊走上一圈,能碰到不少演员和主持人。音乐声传出来,武术队的青少年们踢着腿,舞蹈演员们描着眉,四处喜气洋洋的样子。

 

央视对每个细节的严谨还是一如既往的给人以庄重感。

 

看着门外趴在椅背上休息的小朋友,穿着演出服的少男少女,忙碌的演职人员,央视就是有着这样庞大的吸引力,有足够的分量把一群人集结在一起搞个party,而且总有种“姐混江湖,不靠刷卡,而是刷脸”的即视感。

 

她像个光彩夺目的姑娘,有着国家和政府支持的娘家后台,手指轻轻勾那么一下,人就欣然地向往而来了。街坊邻里听到她的名字都竖起大拇哥,热点事件都畏惧她三分,演艺明星都希望得到她的爱慕和垂青。

 

这便也促成了她一贯的高傲的姿态和气质。

 

我看到的央视没有因为碎片化的信息时代变得面目全非,也没有因为狗血八卦看点变得浮躁夸张,它给了我良好的第一印象,给了我许多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或许在这个特殊的位置,我有幸以中立而客观的角度关注着一个电视节目诞生的大致过程,也逐渐理解了其中的不易。

 

一条新闻的角度,一个报道的棱角,一个制作的主旨,在各方审核与多层剪辑以后最终呈现在电视上的画面可能与最初设想不同,但也是经历了多方权衡和筛选才成为笑到最后的定稿。

 

在追求着利益平衡,真理第一的原则下,接纳着、了解着这个行业台前幕后的辛苦,是一种新的体验。从奔赴采访的清晨到夜里的剪辑室,我看到电视人的细致敬和用心良苦。常常甩下鼠标感叹,“原来连一条小新闻的呈现都这么费劲,以后一定好好看电视!”

 

艾略特曾说“凡是不再创造新事物的民族,也将要丧失欣赏旧东西的能力;凡是不懂欣赏旧生活的地方,也会立即丧失创造新生活的能力。”

 

在时代的新旧交替之中,不断的批判和创新的循环中,找到继往开来的正确途径,就像在探寻未知的尝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气质,也像在曲曲折折的成长中固守住自己坚持的个性。

 

每个踏进电视台的早晨,我看着“她”端庄地站在那里。高高的楼和蓝绿色的窗户像垂落的纱裙,长而老旧的楼梯是她脚下的高跟鞋,顶上那发射信号的仪器是戴在头上骄傲的皇冠。

 

好像在说,如果随波逐流,又有什么意思?

 

幼鸟从温暖的巢中睁开眼睛,展开翅膀。

 

天空之大,风之迷茫,飞行之奇妙,总得有点坚持,毕竟人们都这样讲,“翅膀要够硬,才能飞更高。”

 

我所看到的央视,仍以她优雅的姿态稳稳地走着,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气场和品格。不禁想到那句,不要企图捉住天空,而要成为天空。成为自己的天空。我希望这是我们的气质。

 

资讯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850873385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14-2018 500d.me. All Rights Reserved.

个人中心 - 加入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粤ICP备14072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