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教师实习生个人总结:每个学生都在决定着未来!

来源:投稿 作者:微微萌

我想带着些虚荣心来完成这篇文章的开头,大概是在2015年4月中旬,打着实习的旗号,我被分配到当地第八中学,前后共给初一的学生上了三节课。在上完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八中的老师对我说:你是来八中实习的人里讲得最好的。我对这种实习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因为我还是很自信可以做好,而且并没有觉得是一份挑战性的工作。


实习教师.jpg


我很满意地接受了这位老师的评价,尽管这评价很可能原封不动地对其他来这里实习的同学也说过,但这就不得而知了,我对别人的课堂并不感兴趣,因为我了然于心,无非因循守旧,古板模仿。


后来我发现,我有些过于自信。这种反省并不是我看到了其他课堂有多么的棒,而是一种自我的醒悟。因为当我站在讲台时,我并不比台下认真或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们知道得多。因为自己专业课学习并不尽如人意,很多东西根本就是临时准备,无非在形式上稍微活跃了些,其他的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之前我以为,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天下,应该让学生活跃起来。但是当我真的让学生活跃起来的时候,我才发现,实际上应该是老师掌握主动权,课堂永远都不应该是学生的,而是教师的。但教师的任务,只是引导学生,让他们脱离课本,去思考,去参与,去表达,做到有主张,有立场。这对老师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简单而言,要想在课堂上给学生灌入一滴水,那么自己首先应该准备一桶水。


我的荒诞就是,我把目光放在了如何把水灌进课堂,却很少留意自己究竟拥有多少水。当我重新翻开《中国古代史》,认真做着笔记,我发现我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其实是可以丰富的,尽管眼前的只是初中生,我说得再多他们也不太可能都记住,甚至一下课,还会追着老师说:老师,你讲了这么多,我们只需要考试重点。而这,其实是最令人悲伤的事。


如果要成为合格的老师,我认为应当尽可能做到给学生以启发。在我的第一节课上,我教给学生一个成语: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希望借此让同学们对历史感兴趣,并简单了解学习历史的意义,让他们知道,考得好不意味着学得好,而历史课的意义,绝不体现在简单粗暴的考试成绩。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在讲这些的时候,自然是寓教于乐,逐渐引导。我想,这是对教学的改良,也是作为教师角色时对教师的自我改良。


我希望自己的教学不拘泥与传统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古板地说着“好,同学们,把这段用笔画下来,是考试重点”,我希望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老师的掌控下,可以动脑思考问题,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真正的思考,而不是低头翻书找答案,对于能够说出自己答案的学生,也不至于莫名其妙的发笑。老师可以博古通今,史今结合,寓教于乐,何必非要在黑板上写着:这是重点,那是难点。我很怀疑这些老师自己是不是真的觉得这是重点,那是难点。我总觉得,麻木了的教师队伍已然演变为教学大纲的附庸,当然,这未必是教师的错。


对他人的怀疑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批判。说实话,作为实习教师,我并没有真正的做到让自己十分满意。尤其是当后期发现自己的教学漏洞——“自己并没有一桶水的量“时,我真的感觉我对不起那些学生,我没有像八中老师评价的那样,为他们提供一堂成熟的课程。


推己及人,我不想故装谦虚,或怕得罪人,我只是想什么就说什么,并无恶意。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古板教学,那样的教学在我眼里更是误人子弟。至少在我这里,当我的孩子走进学校,我希望教育我的孩子的是在学识和品德方面都毫无问题的老师,而不是应付教学,拿着工资,不思进取的人。


我可以很坦诚地说我现在并不是一个好老师,当然我对教学和做老师并没有任何一丝半点的兴趣,我的奋斗方向是从事文字工作,但这也说明那些在教学中从未或很少自我批评的教师们尚不如我。我很能理解当今就业形势的严峻,为了混口饭吃嘛,但是,未来是由当下决定的,每个活在当下的人都是未来的决定者。如果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沦为教育牺牲品,即便不能改变大环境,那么是否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先让自己在学识和品德方面胜人一筹呢?


我相信一点一滴的改变和自我批评,都会影响着未来的发展。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但是也不是“明日复明日”而来的。未来掌握在每个人点点滴滴的改变中。


个人教师实习总结:


教育是每个人都会关注的领域,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会且都应有发言权,尤其是当作为学生家长时,对于教育体制的监督、批评、建议都不应有缺位。作为老师,对于外界的批评应当有所反思,改变不了制度,就改变自己,一点一滴,莫以制度作为挡箭牌。


或许教师真的处于这样那样的困境,但也不应发出“你不是老师,你不懂老师的难处”之类低级反驳作为搪塞。任何行业都有难处,而教师因其身份特殊,往小处说是影响着一个学生的人生,往大了说则是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程,因而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是理所应当。毕竟,老师的第一职责是将学生教好,引导孩子了解这个世界有什么,这个世界有什么(至于这个世界怎么样,那不是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的,价值判断的事,让每个人自己去做),其他的这样那样的压力,都是附属于老师的次要任务,次要任务再怎么繁琐,耽误了主要任务,也算不上合格的老师。


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老师,但几乎所有人都做过学生。学生时代对于教育的方式多多少少会有些抱怨,明明可以那样为什么非要这样,而之所以会“那样”,其实和制度和除了老师之外的任何事情都毫无关系。


归根到底其实是老师是否有魄力要求自己挑战僵死的教学模式。不是每个老师都有魄力,也不需要那样,但切勿抱团取暖,相互安慰,在教师之间传播消极情绪,以教学经验丰富为借口,给自己和他人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暗示,这或许是每个老师都应当要求自己的。


资讯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850873385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14-2018 500d.me. All Rights Reserved.

个人中心 - 加入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粤ICP备14072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