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公司里的每个人,都很可能不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

来源:五百丁 作者:一道小编

公司里的每个人,都很可能不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jpg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加拿大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出了一本名叫《彼得原理》的书,它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全球热销。而且成为了许多大学的必读书籍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学者们研讨的重要对象。

 

到底是什么神观点能受到如此追捧?

 

其实彼得原理说起来非常简单——在层级组织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升到不胜任的位置上去。

 

理解这个观点,还是举个例子比较顶事儿。

 

比如,你是一名销售员,因为业绩突出,被提拔为销售主管,带一个小团队;在主管位置干得也有声有色,被进一步晋升为销售经理,管一个大团队;在经理的位置上也屡建奇功,再一次升官,当上了公司的销售总监,掌控整个公司的销售。

 

但是,这个时候,你很有可能发现自己干不来。也就是说,你也许是一名优秀的经理,但同时也是一个不合格的总监。

 

这不是彼得在瞎bb,而是通过研究了大量商业案例得出的科学结论。话说的不太中听,但事实就是如此。如果真的是异端邪说,哗众取宠,这个理论没道理能火半个世纪啊,照目前的这种势头,还不知道要火到那一天呢。

 

就我个人的理解,彼得原理的精彩之处,除了理论本身外,由此而来的各种推论也值得细细品味。

 

推论一:你自己,很有可能已经不胜任了。

 

推论二:你的上司,很可能也是不胜任的。

 

推论三:公司的每个位置,最终都趋向于由不胜任的人来担任。

 

细思极恐……

 

显然,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是不太愿意接受彼得原理的,因为人习惯高看自己一眼,总觉得自己肯定是胜任的,是个例外。

 

不过,遗憾的是,例外总是极少的,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分母。

 

当你升到一个新岗位上,是不是会有无所适从的惶恐,这就是不胜任的表现。当你接手一个新业务,是不是感觉无从下手,这也是不胜任的表现。

 

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上级什么都不懂,就会乱指挥,这就是上级不胜任的表现。有时候你甚至会觉得公司的高层也会做出让人失望的决策,这就是领导者可能不胜任的表现。

 

说到底,随着公司的发展,最终公司里的每个人,很可能都是不胜任。

 

不胜任并不可怕,因为人人都有可能不胜任,可怕的是完全没有这种意识。

 

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要持续学习的原因,因为你总有不胜任的那一天。或许,现在的你已经不胜任了,还不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那就真危险了。

 

大家所说的成长,不就是从不胜任到胜任的过程吗。这个转变是如何形成的,除了学习外,难道还有第二条路?

 

人们为什么推崇勤奋工作的员工,就是因为下属的勤奋会让上级早日达到胜任的标准,一旦上级胜任了,就有很大的可能被调到更高的职位上去,下属才有上升通道。

 

说起来有点功利,但现实情况就是如此。

 

比如你是生产线上的工人,你工作努力表现出色,导致你们组在全车间取得第一,那么你的组长很可能就会被提拔为车间主任,你也就有机会当组长了。

 

我们经常会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指责领导有眼无珠。然而,大多是时候,根本原因是你还不具备进一步上升的实力。领导觉得你在现在的位置上已经不胜任了,怎么可能进一步提拔你呢。

 

这种事情其实由来已久,狂傲的李白,洒脱的陶渊明,在大众的印象里都是怀才不遇的典型。但是,真实的历史却不是这样的,他们不但很想做官,而且都做过官,尤其是李白,直接在最高领导人唐玄宗身边做官,机会是绝好的。只不过,他俩在任上毫无建树,最终被官场所淘汰。

 

毫无疑问,他们是伟大的诗人,同样的,他们也是不胜任的官员。

 

我们要容忍下属的失误,引导他们向前走,因为他们很可能是不胜任的。

 

我们要帮上级排忧解难,达成他们的目标,因为他们很可能也是不胜任的。

 

从不胜任走向胜任,就是你的成长历程。人是最喜欢挑战的生物,当你在某一个岗位上胜任了,就意味着你即将进入一个新的不胜任的岗位,这是一个成长的循环。

 

希望大家在这样的循环里,痛并快乐着。

资讯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850873385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14-2018 500d.me. All Rights Reserved.

个人中心 - 加入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粤ICP备14072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