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在律师事务所实习的日子

来源:五百丁 作者:周娟

对于法科学生来说,大四这一学年要面对的不仅是考研、工作或出国的选择,还有司法考试。今年九月份,和院里的大部分同学一样,我也报名参加了司考。考完后我的感觉就是——过与不过皆在情理之中,过了,即意味着蒙的题对了不少,不过,也只是没蒙对罢了。


在律师事务所实习的日子.jpg


我与中伟所之缘


无奈的是,除了绝对有把握的题外,对于其他的题,当时选了什么答案已然记不清,即便司法部公布了参考答案,我也无法估分。于是身心俱疲的我索性给自己放了一个小长假,直到十一黄金周结束,算是对整个暑假都在复习司考而没能好好休息的补偿了吧。


玩过之后,突然有些空虚,因为我大四没课,又不打算考研,加上司考成绩还没出来,想要找到对口的工作或实习都比较困难,所以无所事事。

 

虽然院里提供了到海淀法院或海淀检察院集中实习的机会,并且不要求过司考,但是我2014年暑假已经到北京市一分检实习过,所以想到律所体验一下。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时确实一根筋儿,何不到海淀法院或检察院先实习着,挣得实习学分再说。


于是,接下来我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之旅,等着11月底公布司考成绩,当时想着,如果过了,就自己找律所实习,如果没过,也就不折腾了,还是向院里申请到海淀法院或检察院实习,然后边实习边复习司考。


等待期间,倒也参加了很多与专业不对口的招聘会,但都不过是打发时间,聊以慰藉而已。就这样百无聊赖而又惴惴不安地度过了两个月,11月21号早上八点,司法部的网站就开始被挤得几近崩溃。

 

最后,都快九点半了,我才终于在室友的火狐浏览器的帮助下查到了自己的成绩,所幸的是,考过了,想必是蒙的题也对了不少。高兴之余,我想,我终于可以着手找和专业对口的工作或实习了。


我喜欢刑事,所以想到一个擅长刑辩的律所实习。首先要擅长刑辩,然后要有招收实习生的计划,最后还要恰巧愿意接收我,这三点要同时满足,实属不易。但是,毕竟等待了这么久,我断然是不会轻言放弃的。


说来也巧,我刷朋友圈时,看到了备注为“孙律师(老乡)”的微信好友刚发的状态,突然想到,这位律师老乡经常转发与刑事有关的信息,因为对这些信息比较感兴趣,所以平常也比较留意。

 

接下来,我惊喜地发现,孙律师是北京孙中伟律师事务所(简称中伟所)的主任,而中伟所恰巧擅长刑事辩护,所以第一点就这样满足了。但令我心忧的是,我在中伟所的网站上并没有找到招收实习生的计划。


虽说是微信好友,但除了在老乡群里说话外,我还没有跟孙律师单独聊过。最后,我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单独给他发了信息,同时附上了自己的简历,没想到立刻就有了回应,我激动不已,竟立即向远在上海的闺蜜分享了这份喜悦。

 

于是,就这样,我便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从孙中伟到孙老师


我以为到律所实习,首先让做的会是打印、收发、整理资料等不大要求技术含量的事,没想到我去的第一天,孙律师就给了我一本他自己所著的名为《死刑改判在最高法院》的书让我看,然后写书评或读后感,着实让我很吃惊。

 

不过,心里却十分开心,因为我从第一天开始就能做比较有技术含量的事,何乐而不为呢?但与此同时,我又有些担心,因为这么快就面对如此专业的死刑复核案件,我能应付得过来吗?


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我便开始了“死刑复核之旅”……


我先了解了整本书的概况,此书共有3篇,包括“暴力犯罪辩护篇”、“毒品犯罪辩护篇”和“死刑被害人代理篇”,共记载了14个案子,每个案子又分为“案情再现”、“律师辩护”和“社会反思”三个部分。

 

我才读了第一个案子,就被生动形象的案情再现、直击要害的律师辩护和发人深省的社会反思所吸引。


我按照孙律师的建议,边读书边做好相应的记录,尤其是律师辩护部分,在做好相应记录的同时,也勤于思考,即反问自己——为何要如此辩护?是否还有其他的突破口,反问得多了,自然也懂得多了。


一个多周以后,我完成了一篇4000余字的读后感发到了孙律师的邮箱,没想到他第二天就给我批改了,还表扬了我,夸我写得好,并建议发到律所的微信公众号上去,我当时真是高兴坏了。

 

后来,孙律师为了鼓励我,还在自己的朋友圈上转了这篇文章,我感动极了。


其实,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不得不说,孙律师的肯定与鼓励,着实让我增强了不少信心和勇气,毕竟,他可是一位优秀的刑辩律师,能得到他的肯定,自然会信心倍增。


随着实习时间的增长,我发现在律所的同事当中,有称孙律师为“主任”的,有称“孙老师”的,也有称“孙律”的,不过唯一能触动我心弦的称呼却是“孙老师”。

 

因为对于我来说,孙律师所承担的一直是一位老师的角色,告诉我如何读书,如何做好笔记,又给我批改读后感,因此,我便改口叫了“孙老师”。


完成读后感之后,孙老师就特意挑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已经审结的案件的卷宗让我看,然后总结案情,学习律师辩护,并尝试着进行社会反思。

 

孙老师告诉我,阅卷是律师乃至法官、检察官必备的基本功,不仅要快,更要学会总结,找出关键的地方。于是,按照他的指导,我便开始了基本功的练习。


已经不记得从何日起,我就直接称呼“孙老师”为“老师”了。我有个习惯,对于不熟悉的老师,一般会在称呼时加上他的姓氏,而对于熟悉的老师,则习惯于直接称呼为“老师”,总觉得会更加亲近。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了如何阅卷,懂得了律师应如何辩护,也学会了要联系社会现状,进行反思。老师非常善于引导,是一位耿直爽快的人,不会拐弯抹角,总能抓住重点,一针见血。


不过,老师给我的感觉一直是比较严肃的,很少见他笑,而我却是一个笑点比较低的人,所以在他面前,难免有些拘谨,加上老师讲话的语速很快,这应该与他多年的辩护经历有关。

 

只要我稍一走神,就跟不上了……有时我在想,要是老师能幽默一点、说话时语速能放慢一点就好了。


三、从初识到融入


初到律所,我就发现自己进了名为“中伟律师联合创始人”的微信群,老师告诉我说,每天都要在这个群里汇报当天的工作,我点了点头,心里却嘀咕着:“实习生也要汇报工作啊?好严!”

 

晚上六点多的时候,就有同事陆续往群里发工作报告了,我也仿照他们的格式,发了自己当天的工作报告。


不得不说,这种公开透明的报告工作成果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不仅可以直接呈现出每一位成员对这整个团体的贡献,更重要的是,能保障公平。


也幸好有这个群,才更方便我和其他的同事互加为微信好友。同事们都很热情,我当天晚上就和他们聊开了。以至于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并不觉得陌生,反倒觉得认识了很久。

 

之后的日子里,我和他们一起去附近的百货大楼里吃饭,有说有笑,聊美食,聊运动,聊影视作品等,他们还给我讲关于四大名著的趣味怪谈,其乐无穷。


除此之外,其中一位同事还耐心地教我装订卷宗,现在,我已经能娴熟地完成卷宗的装订了,当然,我会永远记住这位“师傅”的。


渐渐地,我发现,同事们的工作基本都是老师直接安排的,老师会把不同的任务安排给不同的同事完成,比如难度较大的就交给资历老、经验丰富的同事完成,而难度较小的就交给其他同事完成,当然,其中也有针对同一个大任务而分工配合的。


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的效率,整体上也会更加协调。

 

但是,在我看来,也有弊端,即同事们的主动性会减弱,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因为他不仅要安排任务,而且还要尽可能合适地安排任务,而其他的同事,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只要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即可。


所以我在想,要是能融入商讨的机制,或许会更好。不过这些都是我不成熟的见解,毕竟,对于管理,我是一窍不通的。


总之,在中伟所实习的这段日子,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和老师的“师生缘”。

 

因同在一个老乡群,进而成为微信好友,此为缘一;老师擅长刑辩,而我又恰巧喜欢刑事,此为缘二;老师在北京开办律所,而我又恰巧在北京念大学,此为缘三。

 

正是这些巧合注定了“师生缘”,让我获得老师的指导,从而受益匪浅!


作者:周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大四学生

资讯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850873385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14-2018 500d.me. All Rights Reserved.

个人中心 - 加入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粤ICP备14072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