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位工程师眼中的华为和小米

来源:五百丁 作者:五百丁小编

华为和小米被大家放在一起讨论是最近才有的事。主要是因为在手机市场上,这两家已经成为国产手机的代表,如果再加上联想,那么它们可以分别代表手机行业里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市场研究公司已经分别把它们定义为仅次于Apple和Samsung的第三大手机企业。联想暂且不说,因为职业和朋友圈的关系,我旁边的朋友对联想关注的近乎没有,所以华为和小米是我们要聊的话题。


一位工程师眼中的华为和小米.jpg


说到华为和小米,朋友对它们的评价可谓冰火两重天。赞誉华为的,认为小米基本是噱头;欣赏小米的,认为华为已迟暮。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我也只能闲扯几句,而且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本文只是我一个工程师的观点而已。


关于我和华为/小米的往事


在正式说华为和小米之前,我先聊聊华为和小米分别与我相关的两件小事来铺垫一下^_^


1.华为 


a、 第一次亲身接触华为,是本科毕业找工作的时候。那时的我也不算好学生,去华为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看着我的简历说,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我太紧张就说了2句话(“学习成绩一般,工作能力尚可”)。面试官看着我问:没了?我回答说,没了。面试官愣了一下,然后说那麻烦你把下面一个同学帮我叫进来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b、 华为把我拒了之后,辗转进了SBELL(上海贝尔,那时候SBELL还没和Alcatel合并,也没有Lucent什么事儿,那时候SBELL的董事长还是奚国华,现在的CMCC老总),在SRD做WCDMA的Transceiver。而2000年的时候,公司的内网上出现了一篇文章“华为进攻”,作者是SBELL市场部的一位同事,从市场,人才,文化历数华为在对上海贝尔的影响(此文当年影响颇大,堪称泣血之作,适合所有从业者研读。现在看来,文中很多观点已经被后来的事实证明)。从那时起,华为在我心目中已经成为真正高端的代名词,和华为同学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崇敬之余,还有着深深的危机感。


2.小米


a、 从2010年到现在,小米成立不过4年多。第一次听说小米,是有同事告诉我他要去支持。我一听,咋还有公司叫这个名字,详问了一下原来也是做手机的。我也没在意,简单的把它归类到原来山寨机一类的客户名单里;


b、小米刚开始让大家熟知的时候,小米发布了手机之外的第二款产品“小米盒子”。当时只在上海,长沙几个城市做预售。当时也正好在上海出差,借同事的名义抢了个“小米盒子”,从此之后,小米盒子成了我们家利用率最高的设备,我的很多影评都是从小米盒子上看电影写的。王CC说,那是我们家使用最频繁、性价比最高的家电^_^


除了先前铺垫的小事外,其实华为和小米对我而言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公司的大客户,只是在我们内部的分类有些不同罢了。


现在,正式开篇:另类的小米和稳健的华为


先来看小米:在我眼里,小米就是个另类,另类在于小米是硬件体验最好的互联网公司,也是互联网思维最完善的硬件公司。为什么小米会变成这样?先从互联网的角度看,在我看来是BAT太过强势所致,随着BAT在互联网各领域的垄断和渗透,已经让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几乎找不到可以下脚插足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前段时间互联网强势申讨三大平台的原因。因为不管你在互联网领域做什么,只要有前途,不差钱的BAT都会介入。


可喜的是,小米在互联网领域找到了硬件的出路。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小米借助手机这样的硬件平台异军突起,成功称为BAT之后的第四极。再从硬件的角度看,作为手机的发烧友,雷军曾经晒过他曾经用过的所有手机,而对于手机这样一个红海,上有iPhone、Samsung,下有中华酷联,中间还有Sony、HTC、魅族,如何脱颖而出成了大问题。这时候“为发烧而生”雷军的利器,高性价比的产品瞬间点热市场,也让手机行业隐形的利润大白于天下,也让互联网思维成为雷军的标签。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现在的互联网手机(包括华为的荣耀,老罗的锤子,ZTE的大小牛,魅族…及即将加入的周鸿祎…)都应该感谢小米让他们有了更广阔的舞台。而作为消费者,我们才能在如此高性价比的手机群里找到各自的最爱。


再来看华为。华为是所有客户里给我们压力最大的企业,这种压力是全方位的。不过对于我们,压力往往来自于技术方面。一直一来,华为都是我眼里技术钻研最深,敬业度最高的客户(希望朋友圈里其他公司的同事见谅~)。话说当年Hisilicon(海思,华为的芯片部门)做LTE芯片的时候,需要验证很多新功能。为了赶上Hisilicon的验证速度,我把我们德国的研发同事请到Hisilicon的实验室去观看它们的验证平台和测试用例。事后,德国同事和我承认他们曾经忽视了Hisilicon的进度,从此之后我们变成了更紧密的合作伙伴。而除了技术方面的投入,华为对市场的洞察力也是其他企业所不及的。从原先的宽带城域网,到现在的云管端,市场都一而再再而三的证明华为的选择是正确的。而华为当年在交换机领域的竞争方式,和现在小米卖手机的方法如出一辙。


华为的云管端和小米的无线互联


再往远看,即使在终端领域,除了手机,还有芯片和操作系统(不仅仅是UI)。按照任老总的说法,芯片现在就要和Qualcom和MTK、INTEL等巨头竞争,而不为人所知的操作系统,未来还要和IOS、Android、WP竞争。更重要的是:除了终端,华为还有电信基础网络和智能终端可以让我们更美好的联接全世界。


而说到联接全世界,这不光是华为的目标。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这也成为小米的目标。看看小米最近的动作:小米插座,小米路由器,小米电视,小米净化器,投资优家和爱空间打造小米家装,与美的合作,发布小米无线模块…以此巩固雷军所谓的小米生态圈。更重要的是,在雷军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硬件生态建设中,小米正在通过研发通用的智能模块、控制中心和云服务,从三个层面克服当前智能硬件的三大痛点,由此可见,联接所有智能设备才是雷军的终极理想。而这,恰恰和华为的联接世界不谋而合。


华为技术创新和小米的思维创新


再来说说创新。华为的创新毋庸置疑,因为每年10%的研发投入,超过45%的研发员工,36511件专利(参见华为官网)无不标示这是家闻名全球的创新企业。再看看小米,在Ericsson被禁售,被别人指责抄袭,无不标示着小米的成功只是偶然的。


在这里,我们首先向华为致敬,但也别忙着向小米踏上我们一只脚。要知道,小米迄今为止成立4年,手机的规则不是小米定义的,而是Qualcom等国际巨头。不过,不管怎么解释,董阿姨的小偷言论仍然是小米不能承受之重,所以雷军在发布小米Notes的时候才会反复强调小米技术研发团队和产品设计团队的集体照以示重视。才会不停地声明小米在2015年申请专利权2318件,其中国内申请发明专利1380件,海外申请发明专利665件。才会承诺十年后,小米会成为拥有专利数量最多的科技企业之一。除了技术上的创新,市场方面的创新也应该让我们赞叹,因为这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就像华为之于交换机领域,京东之于电商,阿里之于平台一样,改变的是我们的生活。


我们衷心的希望小米能等到这一天,即使这一天到来时,小米并不是还如此受万众瞩目,也并不一定能达到联接世界的目标。


低调的老板和张扬的老大


华为的老板任正非,那应该是所有通信人眼中的偶像,我也不例外。网上已经有很多关于任老总和华为的传说和故事。从“华为的冬天”,“我的父亲母亲”到“华为内部各种讲话”…我也是看这些故事成长起来的。不过最让我震撼的,却是任正非与华为“2012实验室”科学家的会谈纪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任老总是个真正的战略家。其中关于“开放”和“创新”的理解,应该是所有科技人学习的榜样。


而小米的老板雷军,年少成名,98年不到30岁的时候,已经成了我们学校的名誉教授。从金山的WPS到今天的小米,作为中关村的传奇人物,不光是技术天才,还是杰出的天使投资人,更是成名的企业家。不过我还是喜欢低调的任老总,因为在我看来,网上的雷师兄已经有些膨胀了,只希望这种膨胀是话题性的需要,而不是雷师兄内心的真实表达。


融合创新才是华为和小米共同的未来


对我而言,华为和小米根本不是一类型的公司。只是因为手机,才让大家一定要把他们放在一起。看看华为的主营业务“云,管,端”,手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对应的小米,雷军一直宣称它们不像苹果,更像亚马逊。


让我说,华为和小米类企业的融合,才是今后企业发展的方向,而且他们正在路上。就像余承东说的,华为的EMUI用户已上亿,与MIUI等量齐观。同时华为也跟着小米发布路由器和电视等产品,同时在电商渠道大力推广荣耀品牌;而小米也意识到自己在生态体系上的短板,开始向华为学习,逐渐补足芯片、专利、国际化渠道等方面的短板。


在过去的日子里,华为和小米继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长袖善舞,同时相互融合学习已在发生。互联网创新永不停歇,渠道变迁永不停歇,技术革新永不停歇。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优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能让企业继续发展。我们也希望,华为和小米都能成为中国企业的骄傲!(今早听广播,发现联想和百度也开始合作了…)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前段时间,我的朋友拿回来一本小米黎万强的《参与感》,其中有两点是最打动我的:1. 小米会给自己的客服人员期权(工作半年以上,表现好),这是我看到的第一家。在我看来,这是小米的核心生产力。因为对客服的重视,其实就是对客户的重视。而真正重视客户的需求,也是小米持续发展得原动力。2. 传统的品牌营销方式是“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而小米选择的是“美誉度-忠诚度-知名度”。


在我看来,美誉度就是超出客户预期,也就是那句大家熟知的“科技以人为本”。其实不管技术好坏,老百姓喜欢的才是重要的。除了这些,正赶上这些天老和别人讨论华为和小米的差别,所以有了写本文的欲望。


资讯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850873385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14-2018 500d.me. All Rights Reserved.

个人中心 - 加入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粤ICP备14072413号